学习进行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进行时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主要内容及解读
发布时间:2015-01-3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13年3月14日,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党、国家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而深远。

本专题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建设、改革发展、社会民生、军队和国防建设、外交等系列讲话,辑录其主要内容并予以解读。

一、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有关论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把握时代的要求,把党的自身建设作为重大课题,带领全党开启了党的自身建设新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历史责任,党建目标和工作重点等做出了一系列阐述。领导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等党的建设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关于党的历史责任与党建目标

2012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党的责任。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三日内的两次讲话中明确表明了新形势下党建的基本思想。党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能否承担好这个历史责任核心是坚定不移地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习近平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党的建设的目标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非常明确,就是“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在这个目标中把坚定理想信念和宗旨放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把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已成为十八大以来党建的行动纲领。

(二)关于坚定理想信念讲话的主要内容

2013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

2014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出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点。一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作为党员、党的干部首要的基本素质,它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是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二是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终生努力,要勤于学、敏于思。三是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履职尽责的理论基石。

(三)关于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讲话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

在这两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点,深刻表明了人民群众与党的血肉联系,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统一性。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十八大后迅速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深刻意义。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又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择录于下。

2013年12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

习近平在新华网2013年12月31日发表的文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指出:“这次全会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我们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我们党才能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2014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是强调了必须坚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继承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法宝;二是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改革成败的标准;三是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四是党的作风问题是党密切联系群众,实现好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

(四)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讲话的主要内容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两段讲话内容,集中概括了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应具备的政治品质和作风要求。“三严”“三实”是更加简明的概括,是我们立身、干事、做人的准则。

2014年1月20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

在党的自身建设和治理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明确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管好党、治好党的根本,管党、治党的关键首先是管好干部和从严治吏。这表明了在党的治理问题上的清晰思路。

2014年1月20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要求“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这里指出了目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风建设的着力点。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谈话中指出: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坚持“两个务必”,以实际行动给全党改进作风作好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响应中央号召,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切实解决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上率下,自上而下,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只要我们动真格抓,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央有信心在全党同志共同努力下,把党的作风建设搞好;解决干部身上的作风问题,群众也有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多提建议、认真监督。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群众监督我们的党、我们各级组织、我们的干部,责无旁贷……

上述论述阐明了加强党风建设途径的制度安排和行为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表明,这条思路是清晰的、效果是明显的。

二、关于改革发展讲话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明确: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指明了今后我国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十八大以来围绕这一方向和目标,就我国的改革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关于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

新华网2013年12月31日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文中还指出: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在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中观点和立场是一以贯之的,是明确的。那就是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关于改革发展的道路问题

2013年6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三)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问题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讲话中对这个总目标给予了深刻阐释。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华网2013年12月31日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四)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与重点问题

2013年12月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策略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要严格按规则和程序办事,坚持集思广益、民主集中,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三、关于社会民生问题讲话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道出了人民对改善民生的追求趋向和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改善民生的历史担当。

(一)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要继续加强社会建设,切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要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理念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文中指出“在我国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

“中央全面审视和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态势,认为这个问题不抓紧解决,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而且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文中指出“这次全会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宗旨上阐明了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在内的党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必须落在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上。

(四)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文中指出: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对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要抓紧解决,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五)发展经济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文中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不同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想认识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和诉求也会不同。我们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多从社会发展水平、从社会大局、从全体人民的角度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是能够通过不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的。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

“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六)强化责任、细化工作是做好民生工作的策略和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讲话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认真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把可能影响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决策之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都要通过强化责任、健全制度、落实到人,推动有关方面形成合力,妥善加以解决。对损害群众权益的失职渎职和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四、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讲话的主要内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为新时期我国的军队和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指明了新形势下强军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11日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谈话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表述简捷、明确,切中要害。在谈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清晰地阐明了三方面内容的内在联系。

他说: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强调了听党指挥的要求

听党指挥既是我军建设历史上的根本法宝,又是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进一步强调、强化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要求。

2012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建军之魂。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使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官兵思想中深深扎根,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要加强军队党的建设,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要坚持从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使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要严肃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确保政令军令畅通。

2013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接见全军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军队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也是对军队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三)强化了战斗力标准

2012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时发表讲话指出:必须坚决完成各项军事斗争任务。全军要深刻认识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全军要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不断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

2013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北京军区机关团以上干部讲话中强调:要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要深入开展我军根本职能教育,真正使战斗队意识在官兵头脑中深深扎根。要坚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要坚决贯彻战训一致原则,切实端正训风、演风、考风。要进一步抓好训练基地建设和使用,充分发挥训练基地在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阐述了军队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前文引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强军目标内容已经明确,作风优良是强军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强军目标的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2013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北京军区机关团以上干部讲话中又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军委有关作风建设规定,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以良好作风推动部队全面建设。

五、关于外交工作讲话的主要内容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外交工作会议、外事活动中,发表了一系列讲话,阐明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主张。

(一)关于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主张

2013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阐述了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主张: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二)关于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政策

2013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周边外交的方针政策。

习近平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

习近平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

习近平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操作实施能力,全面推进周边外交。要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是周边外交的重要目标。

(三)关于维护海洋权益的立场

2013年7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维护海洋权益和提升综合国力相匹配。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ICP备案号:冀ICP备11000893号

地址:石家庄市空港工业园区北环港路111号 邮编:050700


河北美术学院